Java-软件开发概述

软件生命周期:

软件生命周期: 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整个过程.

软件生命周期内有:问题定义, 可行性分析, 总体描述, 系统设计,编码, 调试和测试, 验收与运行, 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1):问题的定义及规划: 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,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。

2):需求分析: 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,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。需求分析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,这一阶段做得好,将为整个软

件开发项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3):软件设计: 此阶段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,把整个软件系统划分为大大小小的多个模块,设计出每一个模块的具体结构。如系统框架设计,数据库设

计等。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。

4):程序编码: 此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。在程序编码中必须要制定统一,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。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,

易维护性,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。

5):软件测试: 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,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。整个测试过程分单元测试(白盒)、集成测试

(黑盒,功能测试、强度性能测试)以及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。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种。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严格

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,以减少测试的随意性。

6):运行维护: 安装部署软件系统,修复软件中存在的bug和升级系统。在软件开发完成并投入使后,由于多方面的原因,软件不能继续适应用户的要求。

要延续软件的使用寿命,就必须对软件进行维护。软件的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。

软件设计原则:

为了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,降低软件开发成本,一个优良的软件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点:

1,可重用性:遵循DRY原则,减少软件中的重复代码。

2,可拓展性:当软件需要升级增加新的功能,能够在现有的系统架构上方便地创建新的模块,而不需要改变软件现有的结构,也不会影响以及存在的模块。

3,可维护性: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时,只需要修改局部的模块中的少量代码即可。

如何让软件系统达到上述的特点,我们对模块的要求:

1):结构稳定性:在软件设计阶段,把一个模块划分为更小的模块时,设计合理,使得系统结构健壮,以便适应用户的需求变化。

2):可拓展性:当软件必须增加新的功能时,可在现有模块的基础上创建出新的模块,该模块继承了原有模块的一些特性,并且还具有一些新的特性,从而

实现软件的可重用和可拓展性。

3):可组合性:若干模块经过组合,形成大系统,模块的可组合性提高软件的可重用和可维护性,并且能简化软件开发过程。

4):高内聚性:内聚,强调一个模块内的功能联系,每个模块只完成特定的功能,不同模块之间不会有功能的重叠,高内聚性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

维护性。

5):低耦合性:耦合,强调的是多个模块之间的关系,模块之间相互独立,修改某一个模块,不会影响到其他的模块。低耦合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。

版权声明:
作者:yfeer
链接:https://www.yfeer.com/559.html
来源:个人编程学习网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